找到相关内容1326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大师——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

    《庄子》,如:志一不分,《壮子·达生篇》有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”;气虚,《人间世》有“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”;智恬其照,《缮性篇》有“古之治道者,以恬养知,……知与恬交相养,而和出其性”;尸居坐忘,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40282435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。   依据佛教功德回向原理,任何一个人的佛教功德,均能回向给所有人世间,进而表达同体大悲、无缘大慈的信仰原则。它们是:1.回事向: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,回向于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。2.回因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戒而无染犯,其功德也可相等。同样,若于佛法的最后五百岁受持般若经中乃至一偈一句,其功德也与佛世时受持全部般若经相等。这是经中所说,以可知。虽然如此,在《月灯三昧经》 《宝灯经》《宝多罗经》《三摩地...烦恼炽盛。无知是罪堕之因,其对治当了知二百五十三戒之戒相,如守护。概言之,有四他胜,十三僧残,三十舍堕,九十单堕,四对说悔,一百零二恶作,七灭诤。这些戒条可依《别解脱戒经》了知。若欲深广了解,则须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  经文中的“阿陀那识”、“种子识”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,还有其他异名,下一切再叙。佛唯恐凡愚之辈於此甚深细之,不能证解,反而起分别心,妄执为我,起惑造业,堕诸恶趣,障生圣道,所以不为“...所表示的即是此一层面。   尝云:“祸福无门,唯人自招”,是在告诉我们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,一切的快乐、苦恼都是人自找的。自己和自己过去,若能明白“唯其心净,则一切国土净”之加以实践之,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略析《佛性与般若》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置

    。这部又分成二分,第一分是对圆教义之系统的陈述,第二分是天台宗之故事,分别从理论进展和史实沿革两方面,细述天台一家学说思想及渊源流传的情况。以上为《佛性与般若》一书的基本结构。从这一结构安排中可以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1083473.html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——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

      二、高学历者成为居士群体的修学榜样。高学历者的专业涵盖了文、、工、医等多个学科,他们凭借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理解佛学,并作为修行理念指导个人的行为,往往都能比较快的有所体会,能说会道,得到一般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983768.html
  • 法门龙象,改革先驱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》等。《致抗日将士书》略谓:“英雄的民族战士们:你们效命疆场,用肉的‘金城’,血的‘汤池’保持了祖宗的光荣,挽救了垂危的国运……你们的勋业、声名,将因此而万古流芳……一向山居世外,不问乱的佛教教徒,...

    朱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1384121.html
  • 灵隐小志

    最激烈的文字,然而韩愈在潮州见到大颠禅师之后,与孟简的信中即称赞大颠“能以自胜,不为事物侵扰”。欧阳修临终还读《华严经》,因此契嵩禅师著文痛驳韩愈,而欧阳修仍不得不称誉他。...笠,往游庐山。宗遣使挽留,不回,乃赐灵隐古荡圩田以谢。师才学过人,每日以一箧付侍者,有人求他的手书,以纸投箧中。夜深人静,侍者进箧,师秉烛挥笔,随纸多少皆尽, 日以为常。后住经山,年八十二示寂。 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584354.html
  • 论禅与诗

    正常的智慧,而是无分别智的般若活动,是截断常识情解的感悟。在中国佛教里,竺道生的涅盘佛性学说早已讲到“顿悟”。僧肇也说“顿悟”。慧达解释说:  夫称顿者,明理不可分,悟语极照。以不二之悟,符  不分之...诗有别趣,非关也?而古  人未尝不读书,不穷理。所谓不涉理路,不落言荃者,上  也:诗者,吟咏情性也-盛唐诗人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  无迹可求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,不可凑泊,如空中之音,  相中之色,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784356.html
  • 如是斋琐议

    父为毛衣,母来将食银。一旦翅翼成,飞分不相管。世有少智人,垦力忧家眷,男女未成长,颜色已衰变。燕子燕子听吾语,随时且过休辛苦,纵使窠中千个儿,秋风才动终须去。世人世人不要贪,此言是药思量取,饶你平生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284362.html